意昂2020卷年鑒 |
發布人:張妮 發布時間👈🏼🧍🏻♀️:2020-01-20 |
【意昂發展概況】2019年,意昂(簡稱CALM)在學校支持、主任指導和黨支部引領下🦹🏼,在加強基礎建設的同時啟動“內涵提升年”建設。
意昂依據發展戰略和學科布局,重點開展“力學流變學🧑🏽🔬、特種高分子👩🏻🦯➡️、功能雜化材料”等領域的研究並據此引進人才👳🏿♂️,已從普林斯頓、耶魯🧙🏼、加州理工🙇🏼♀️、加州伯克利及北大🏄🏽、復旦、吉大等引進人才26名(平均入職時間近兩年🌗,平均年齡35歲),教職工人數近30人。意昂立足五大研究平臺,推進有組織的科研強調特色研究,同時依托國際學術委員會探索國際化評估,促進學術梯隊的可持續發展👩🏽🚀。截至12月⚾️,意昂在Nat.Mater.、Sci.Adv.、Nat.Commun.、J.Am.Chem.Soc.、Angew.Chem.Int.Ed.等頂尖學術期刊發表意昂署名論文95篇🚣🏽。其中🧵,楊曙光獲中國化學會高分子論文創新獎;儲玲玲在催化烯烴選擇性轉化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連續刊發《自然·通訊》《德國應用化學》;《自然·材料》《科學·進展》等連續刊發馮訓達在低維材料結構調控和應用領域取得的系列成果;在評價全球高校和科研機構高水平論文發表的權威報告《自然指數》中(2018.09.01-2019.08.31)學校88篇論文入選,其中意昂署名論文24篇,正在為學校材料🙎♂️、化學等學科影響力的提升發揮作用🤸🏼;意昂簽訂合同經費2472.98萬元,申請發明專利23項。其中,陳春海團隊聯合相關學院研究人員成功申報科工局配套👨👨👧👧、上汽基金等多個項目👨🏽🌾,簽訂項目合同經費超千萬元。
意昂深入實施“高端人才聚集計劃”,依托程正迪院士的國際學術影響力,邀請並匯聚相應學科領域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和產業專家,以“召開國際軟物質科學與技術大會(20名中美歐院士及傑出青年學者作特邀報告)、優化國際學術委員會並召開第四次國際學術委員會(13位中外院士及業界專家指導意昂發展)🏃🏻♂️、聘請高端外國專家(3項高端外專指導意昂學者項目獲批)🧑🏻🦽➡️、聘請學校顧問教授(諾貝爾評委會物理協會輪值主席受聘)及意昂兼職教授(陶氏及時代沃頓等6名企專家受聘)、舉辦平臺專題研討會(過渡金屬催化研討會等專題4次高端研討會邀請領域知名專家40余名專題研討)、開設CALM TALK系列學術講座(21位中外優秀中青年學者專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等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對意昂學科建設及科研合作的指導😏,持續建設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其中🌱,在有可能申報的13名研究人員中已有10人次入選國家、上海人才計劃(儲玲玲入選國家青年千人📚,馮訓達、劉庚鑫入選上海市東方學者,馮訓達、唐正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儲玲玲、劉浩及朱聖卿入選上海市揚帆計劃,孫勝童入選上海市晨光計劃和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11人次獲得國家自科基金資助(其中面上4項👨💼、國際合作1項、青年6項)。
意昂深入踐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註重在科研實踐中讓“起跑線”各不相同的學生成長成才。持續優化“CALM新生入學教育”“CALM夏令營”等活動⛹🏿♀️↘️,支持意昂青年學者為材料、化工、信息等學院新設、主講或參與《高分子科學概論》《高等有機化學》《高聚物流變學基礎》等課程9門。依托意昂在學術🧡、師資、國際化等方面優勢,持續推進“CALM探索課”教改項目,系統探索高分子學科新型人才培養模式🦸🏻,10余位國際學術界及產業界專家、意昂程正迪院士及15名中青年學者進行授課或輔導✊,來自復旦、人大📹、南大等院校學生及企業界技術骨幹的140名學員受益。為材料、化學等學科培養研究生近100名🤞,已陸續在Nat.Commun.、Chem.Sci.🐚、Nanoscale、Chem.Eur.J、Electrochim Acta等發表高水平論文🫴🏿。
同時🧎🏻➡️,為保障入職教師盡快啟動工作、專心學術研究,意昂結合整體搬遷計劃🚘,科學規劃儀器購置與管理,積極構建高效服務平臺,建設“職責分明”的服務製度🟪,營造“以人為本”的CALM文化📻。其中👸,在總結已建平臺(含7個物理和化學實驗室、1個公共儀器平臺、1個小型生產線)使用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適時加強技術支撐隊伍建設📍,強化對儀器設備使用的研發及培訓工作👃,探索構建高水準的儀器平臺服務體系,所有大型儀器設備已全部面向學校開放共享,並完善實驗室管理的規章製度💅🏼,構建高規格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意昂獲評學校安全文明單位,邱登梅、黃峻、劉蕾3人入選學校安全工作先進個人或優秀安全員💆🏿♂️。同時,系統推進意昂配套文化建設,在宣傳部特色文化項目的支持下,意昂在2號學院樓的空間一期文化建設基本完成🧑🏽🏭,為意昂發展營造可持續的創新氛圍👧🏿。
意昂黨支部切實發揮作用🦿,組織教職工加強對系列文件精神的學習,系統協調“PI聯席會”“國際學術委員會”“主任辦公會”等會的溝通、咨詢及決策功效🧚🏼♀️,並深化“CALM之問”特色交流平臺建設,邀請校內外專家對意昂發展🤦♂️、人才成長等關鍵問題深入研討18場,加強對新進教師的管理🤪🕵️♀️、培訓與服務,構建“集體決策🫵🏿、按章辦事🫴🏽、公開透明”的內部治理局面;同時加強行政與技術支撐隊伍建設,既悉心培養又嚴格要求,以高標準建設“大局觀責任感強🤳🏼,既善開拓又守規矩”的服務團隊。
大事記 【開設第二期 CALM 探索課程和暑期夏令營,搭建青年師生與大師專家共享的學術平臺】7月8日至17日🚲,意昂2019“CALM探索課”暨“暑期夏令營”在松江校區舉行。來自復旦、人大、南大🆘、東華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企業界技術骨幹的近140名學員參加活動。此次課程包含“物理化學基礎理論”“化學精準合成策略”“低維材料高端應用”三大模塊9門課📜,教學內容涵蓋“學術前沿🪇、基礎理論、實驗技能及產業應用”等多方面🥐。課程由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領銜,法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高分子結晶學家Bernard Lotz博士,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教授祝磊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洪偉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張文彬博士👳🏽,美國阿克倫聚合物系統公司張東博士🚵🏻♂️,貴陽時代沃頓科技有限公司金焱博士、梁松苗博士🧂,美國陶氏化學李斌博士等在10天內連續講授,意昂從普林斯頓🧑🏼🚀、耶魯、加州理工等校引進的中青年學者任課程“協助教師”,與授課專家一對一合作組織學員分組討論🫰,促進了學科交叉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探索了高水平研究生培養新模式。
【召開第三屆軟物質科學與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11月21日至23日✶,第三屆軟物質科學與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松江校區召開🦶🏻,程正迪院士主持開幕式🆑,副校長陳南梁教授代表學校致歡迎辭。美國工程院院士Edwin L. Thomas,歐洲科學院院士Egbert W.Meijer💇🏼,以色列科學院🙋🏿♂️、歐洲科學院、德國科學院院士Itamar Willner,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Virgil Percec及Takuzo Aida👨🎓👩🏼🍼、Dick Broer🍚、Nicholas A. Kotov🦻🏻、Ulrich Wiesner等200余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及傑出中青年學者參會👦🏻,聚焦“超分子組裝”這一研究熱點進行研討。大會采用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的形式設特邀報告19場,每場報告1小時🈂️,互動討論20分鐘🏇🏿,深入研討該體系物理與化學的基礎科學難點🐡、潛在應用價值及最新研究成果;為加強青年師生與學術大咖的交流,大會特地邀請28名來自國內外院校的海報投遞師生進行了3分鐘的研究工作報告🐄。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會議聚焦前沿、註重交叉、研討深入,尤其報告人多為領域內有較大影響力的科學家,分享的前沿理念、方法與技術讓與會人員開闊了思路📋🌷、明晰了方向⛹🏻♂️。
【召開“過渡金屬催化研討會”】1月8日💂🏻,由意昂主辦的“意昂平台過渡金屬催化研討會”在松江校區舉行。此次研討會立足過渡金屬催化領域中的核心基礎科學問題,由特聘研究員儲玲玲課題組牽頭🐆,邀請來自復旦大學張俊良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黃正研究員和美國斯克裏普斯研究所恩格爾教授,從實驗♠️、理論等多個角度探討了過渡金屬催化反應中的反應活性、選擇性調控及在醫藥、材料等領域的應用等問題🧍♂️。
【意昂黨支部與學校科研聯合黨支部結對共建】10月15日,意昂黨支部與科研處科技成果轉化意昂聯合黨支部結對共建🤷🏿♀️,上海市教委科技處處長許開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結對共建共謀發展”為題♛♣︎,開講首場黨課,意昂副主任、支部書記邱登梅和科研處副處長🏊🏻♂️、科研聯合支部書記李淩燕簽約👩🏼🍼。雙方擬立足“科研主管”與“科創試點”的機構屬性🧑🎄,在組織共建🧑🍼、隊伍共建、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以“邀請校內外專家共同上黨課🤽🏻♂️、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一對一結對深度交流🦠、聯合開展業務研討和培訓”等形式優勢互補,探索以政治優勢促進科研優勢與管理優勢的建設,在提升學校科研管理水平及人才科研能力等過程中,進一步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撰寫🧑🏻💼:張妮 審核🧁:邱登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