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M TALK 139-140 | 基於含氟材料與含氟溶劑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光伏電池界面電子結構 |
發布人:任振夏 發布時間:2021-10-25 |
報告時間:2021年10月26日(周二) 13:00-15:00 報告地點🤸🏽♀️:意昂學術交流室(復合材料協同創新樓A212) 主持人:王明 特聘研究員 報告題目🖱:基於含氟材料與含氟溶劑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報告人:鐘洪亮 特別研究員 個人簡介🎖:鐘洪亮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5年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2010年於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學,並入選國家高層次海外人才引進計劃🤹🏼♀️。長期致力於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的研究💅🦹♀️。近年來,在含氟材料創新以及基於含氟溶劑的器件工程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 報告摘要👩👦👦: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輕薄📥、柔性、可溶液加工和大面積製備等優勢🤏🏻,作為新一代綠色能源技術而備受關註🚫。為了提高有機光伏器件的性能👜,發展新的光伏材料和器件工程至關重要。氟原子的電負性最強,原子半徑較小,是一種具有獨特性質的元素,被廣泛用於功能分子的構築👫🏼。我們將氟原子引入到材料的特定位置,通過氟的吸電子能力和非共價作用力,顯著地調節了材料分子的電子結構和空間構象,從而影響材料的光伏性能。同時,多氟取代的分子具有憎水憎油的特性,全氟溶劑能夠形成有機相和水相之外的第三相“氟相”🐍。利用氟相與有機相溫度依賴的互溶特性🙎🏽,我們將全氟溶劑作為熱導率更高的液體介質👩,為光伏材料薄膜提供快速和均一的熱量傳遞,選擇性地加速了材料分子的重組運動🐓🤷🏻♀️。最終,能夠在較低的溫度和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調控有機分子在共混膜中的重新排布,從而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報告題目:鈣鈦礦光伏電池界面電子結構(因故取消) 報告人🧑🏿🏫:保秦燁 教授 個人簡介:保秦燁,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利用光電子能譜與同步輻射技術研究軟物質電子材料(包括有機半導體、鈣鈦礦半導體)界面電子結構與器件光電轉換特性之間的構效關系。在Joule、Adv. Mater.、Nature Commun.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0余篇,工作被泰晤士報👮🏿♂️、德國公共廣播電臺👵🏼、美國光學學會、中國科學報等亮點報道。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擔任半導體學報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martMat等期刊青年編委。 報告摘要🩸:通過配備有真空原位薄膜生長和檢測裝置的高分辨光電子能譜表/界面技術手段,在超高真空條件下對軟物質半導體材料的表/界面物理與化學結構、電子態、能級演變等特性進行原位、實時研究,可以排除外界環境的幹擾,有利於揭示半導體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本質關系。本報告將介紹2020-2021年期間我們基於光電子能譜技術(UPS/IPES/XPS)在鈣鈦礦光伏電池界面電子結構方面的研究進展。鈣鈦礦半導體具有獨特的界面物性🥋,通過研究其界面形成機理、電子結構與能量傳遞、電荷轉移過程的構效關系🐏,確立功能調控的物理機製,在此基礎上,發展界面調控光電轉換過程的新方法,為構築高效率🏃♂️➡️、高穩定的鈣鈦礦電子器件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