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第一屆研究生學術論壇舉行 |
發布人🦍🧜♂️:張妮 發布時間:2021-01-08 |
為培養和激發研究生的科研興趣⛹🏽♂️,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意昂於12月29日舉辦了第一屆研究生學術論壇🚉。本次活動由意昂主任兼首席科學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武培怡擔任主席,來自意昂、材料和化工等學院的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參會🧏🏽♂️,意昂學術副主任楊曙光擔任主持🤚🏻。 意昂高級研究員陳春海和化工學院副院長趙濤分別致開幕詞。陳春海指出🪔,“此次論壇是拓寬研究生學術視野🦬、啟迪研究生創新智慧的一次新嘗試。不同課題組之間相互交流,有助於碰撞出科研創新的火花”,此外,陳春海認為,“研究生階段更重要的是學習研究方法與提升表達能力🚣🏿♀️,研究生學術論壇對於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和學習的機會,希望論壇能夠成為常態化的學術交流紐帶。”化工學院副院長趙濤表示,“學校的學術成果80%以上由研究生承擔,研究生的能力培養代表一個學校的高度😏。研究生學術論壇為各個課題組提供了一個學術探討和了解前沿研究領域的機會🦏,不僅為研究生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也能進一步激發研究生同學的創新熱情,增強全體師生對待科研的凝聚力🦴,組織研究生學術論壇值得借鑒和學習”。 論壇上,來自材料學科和化學學科、意昂五大平臺課題組的18位研究生匯報了自己的研究背景及所取得的成果,其中📖:2015級博士劉德中利用商業化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復合物纖維連續製備並表征了一種新型的線性驅動器,其能夠模仿軟體動物的肌肉😿,實現無持續能量消耗的鎖住狀態👨🍼;2017級博士趙先發展了在溫和條件下,鎳催化未活化烯烴的三組分碳酰化反應,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β-氟烷基酮化合物;2019級博士王靜首次發現並證明了改變分子連接鏈長度可以有效提升開路電壓,為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分子設計及器件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策略🧜♂️;2019級博士陳海權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有大梯型尺寸的螺雙苯並噁唑二胺和衍生聚酰亞胺膜💁🏼♂️🤶🏻,為氣體分離聚酰亞胺的分子設計提供了參考;2018級碩士吳晗宇使用一種易於合成⚂、可以量產的可聚合型兩親分子作為前驅體,獲得了具有雙連續立方結構的聚合物薄膜......
圖1 2019級博士陳海權報告現場 研討會現場與會老師就研究生的匯報進行了細致地指導和點評,激發了科研創新的火花✝️。2018級博士王偉傑表示👩🏼🎨,“此次論壇不僅為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而且通過聆聽其他同學精彩的學術報告📐,讓我收獲頗豐🦸🏿,進一步認識到自己還需要充分挖掘科研潛力❌🌱,向身邊優秀的同學學習”。2020級博士李夢陽表示,“十分感謝意昂提供的這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學術之花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以綻放,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了不同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也看到了意昂的同學們為學術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同時參與論壇的經歷讓我對如何匯報學術報告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製作學術PPT和演講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2018級碩士吳晗宇表示,“在與老師同學們交流中加深了對自己研究工作的理解🙇🏽,老師們對我的工作表示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與指導,讓我獲益匪淺👨🏽🍳,同時我也聆聽了其他同學們的優秀演講🚏,拓寬了自己的視野”。 據悉,意昂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探索通過組織“CALM探索課程”傳授學術前沿和高端應用知識💁🏽♂️,持續優化意昂“研究生入學教育、CALM同行學研分享”等活動,希望以高水平的科研和國際交流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截止2020年12月,已為材料👩👧👦、化學等學科培養研究生150余名,首批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或上海優秀學生稱號🩺,進入中車集團、中國商飛、3M等企業就職或北大等高校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