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分子ITIC的探索之旅——北京大學占肖衛教授分享研究成果與經驗
發布人:張妮  發布時間🚤:2018-10-08   

920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系副主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占肖衛教授訪問意昂並作了題為《明星分子ITIC的探索之旅》的CALM TALK學術報告🤸🏼‍♀️。來自意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等師生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意昂特聘研究員唐正主持。

在兩小時的報告中🧖🏼,占肖衛教授先從光電領域最早的歷史開始談起,包括光電器件的分類與應用,以及國際上多個課題組分別對提升光電轉化效率所做出的貢獻,這讓很多新生對於光電領域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占肖衛教授從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結構出發👨🏽‍🎤,引出了由其課題組合成的電子受體“明星分子”ITIC。一直以來,聚合物電子給體與富勒烯電子受體的活性層組合可以達到較高的轉化效率,然而富勒烯電子受體材料有著自身的局限性,如高度對稱的球形結構使其加熱或光照時易聚集、成本高、LUMO能級低等🛀🏼。占肖衛教授課題組在2015年合成非富勒烯電子受體ITIC,打破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在受體材料上所受到的種種局限,自此非富勒烯電子受體材料開始受到國內外廣泛關註。至2018年🥹,經過三年的實驗及改進過程,占肖衛教授課題組成功合成ITIC類受體🧔‍♀️,使轉化效率從7%迅速飆升至17%⁉️,大大超越富勒烯體系🙂‍↕️。其課題組為合成的非富勒烯體系命名為“稠環電子受體”🫳🏼,為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開拓了新概念🕤、新效率🫏、新紀元🧑‍🦳。

占肖衛教授生動風趣的講述其課題組逐步思考與合成非富勒烯受體的過程,將長鏈分子的端基與側鏈的時常變換比喻為“振興邊疆”,將分子鏈意昂的稠環骨架的保持比喻為“鞏固中原”👨🏼‍🏫,令在座師生歡笑之余也領會了實驗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性🧞。占肖衛教授的經驗分享引起了在座師生的共鳴,報告之後眾多師生向他請教ITIC類分子在液晶材料方面、Voc損失層面等問題💂‍♀️,占肖衛教授對師生們的疑問進行了詳細解答👩🏿‍🔧。

(占肖衛教授分享研究成果)

占肖衛教授2002年獲中國學會青年化學獎🩸,200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1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4年獲得中科院優秀導師獎,2015年獲得中科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2014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4,2015🧔🏿‍♀️,2016,2017年)、英國皇家化學會top1%高被引中國作者(2015😮‍💨,2016年)和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7👨‍🏫,2018年)👩‍🦯。占肖衛教授主要從事有機高分子光電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光電性能表征和器件研究,共發表SCI論文260余篇,其中影響因子10以上的論文63篇,影響因子20以上的論文49篇👸。所發表論文被引用22000余次。

  

撰稿:王靜 崔文莉    攝影:張妮


意昂平台专业提供🧑‍🦽‍➡️:意昂平台🉑、意昂🙎🏻‍♂️、意昂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平台欢迎您。 意昂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