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刊發意昂特聘研究員儲玲玲教授課題組在金屬催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發布人:張妮 發布時間👩🏻🔧👱🏽:2018-08-31 |
意昂特聘研究員儲玲玲教授課題組在過渡金屬催化烯烴官能團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 “Intermolecular selective carboacylation of alkenes via nickel-catalyzed reductive radical relay” 為題,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 烯烴是一類廉價易得且應用廣泛的化工原料。近年來🖨,利用過渡金屬催化實現烯烴選擇性官能團化構建相應的復雜分子受到科學家的廣泛關註,但是,由於非活化烯烴的弱極化性😎,該反應存在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 發展新的催化體系實現高效🧜🏼、高選擇性的非活化烯烴的雙官能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前景🤨。 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廣泛存在於醫藥、農藥和天然產物中的重要結構單元🏄🏻,也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利用簡單易得的原料🖥🍮,發展高效的酮類化合物構建方法一直是有機化學的研究熱點。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碳酰化反應是構建酮基類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於金屬羰基類中間體易發生脫碳反應,目前報道的烯烴碳酰化反應只限於單組分和少數雙組分反應模式😋,多組分反應模式鮮有報道。 特聘研究員儲玲玲教授課題組通過利用弱相互作用導向的鎳催化自由基接力還原偶聯策略,成功實現了非活化烯烴的三組分碳酰化反應。該方法利用自由基加成到烯烴形成烷基自由基,隨後與酰基鎳發生交叉偶聯😏,一步高效構建兩個碳--碳鍵,同時利用烯烴底物的弱導向基團實現了優秀的化學選擇性和區域選擇性。該反應條件溫和,具有優異的底物實用性, 復雜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等衍生物也能高效發生轉化👩✈️。利用這個新穎的催化方法,可以從簡單易得的原料出發合成一系列重要的氟烷基酮化合物🚶🏻♀️。該項工作為非活化烯烴的選擇性官能團化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意昂目前正在積極構建特聘研究員隊伍,重點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重大人才計劃申報,“有機氟化材料🤐、可見光催化合成”研究方向是意昂基礎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目前已建有課題組,含課題組長特聘研究員儲玲玲教授、青年研究員朱聖卿🪿👩👩👦,及3位博士生、5位碩士生的學生團隊。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英才揚帆計劃和意昂平台啟動經費的大力支持。 論文全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951-6 |